合同僅僅是當事人之間的問題嗎?|合同法
我國合同法規(guī)定了合同自愿原則,那么,合同僅僅是當事人之間的問題嗎?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嗎?答案是否定的。
合同法第七條規(guī)定:“當事人訂立、履行合同,應當遵守法律、行政法規(guī),尊重社會公德,不得擾亂社會經(jīng)濟秩序,損害社會公共利益。” 這是關于遵紀守法原則的規(guī)定。
根據(jù)合同法第四條的規(guī)定,當事人在合同的訂立和履行方面享有自由權利,因為一般情況下,合同約定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,主要涉及當事人的利益,只要當事人的意思不與強制性規(guī)范、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公德相抵觸,就具有法律效力,法律應盡可能尊重合同當事人的意思,一般不予干預。
但是,合同絕不僅僅是當事人之間的問題,有時可能涉及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公德、經(jīng)濟秩序,此時,當事人的意思應當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(nèi),不是想怎么樣就怎么樣。對于損害社會公共利益、擾亂社會經(jīng)濟秩序的行為,國家應當予以干預,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,維護正常的社會經(jīng)濟秩序。
至于哪些方面需要干預、怎么干預,由法律、行政法規(guī)作出規(guī)定。梁慧星先生歸納了十種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,對司法實踐有參考作用,具體內(nèi)容如下:
(1)危害國家公序的行為,如以從事犯罪或者幫助犯罪行為作為內(nèi)容的合同、規(guī)避課稅的合同等;(2)危害家庭關系的行為,如約定斷絕親子關系的合同、婚姻關系中的違約金約款等;(3)違反性道德的行為,如對婚外同居人所作出的贈與和遺贈合同等;(4)射幸合同,此處所說的射幸合同為非法射幸合同,如賭博合同等;(5)違反人格和人格尊重的行為,如以債務人人身為抵押的約款、規(guī)定企業(yè)有權對顧客或者雇員搜身檢查的標準合同條款等;(6)限制經(jīng)濟自由的行為,如限制職業(yè)自由的條款、行業(yè)自律價等;(7)違反公平競爭的行為,如拍賣或者招標中的串通行為、以賄賂方法誘使對方的雇員或者代理人與自己訂立的合同等;(8)違反消費者保護的行為,如利用欺詐性的交易方法致消費者重大損害等;(9)違反勞動者保護的行為,如規(guī)定“工傷概不負責”及女雇員一旦結婚立即辭退等合同;(10)暴利行為。
需要說明的是,遵紀守法原則和自愿原則是不矛盾的,自愿以遵守法律、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為前提;同時,只有依法訂立、履行合同,才能更好地保護當事人在合同活動中的自愿原則。
附:相關案例
案例來源:
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王某某與阮某某所有權糾紛上訴案[(2016)滬02民終9572號]
裁判要點:
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,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,擾亂社會經(jīng)濟秩序。
基本案情:
一、阮某某與王某某系鄰居。2015年5月,阮某某委托王某某幫其找人代孕生子,王某某先后收取了阮某某5萬元,后該事項因故未繼續(xù)。
二、后雙方涉訴,阮某某起訴要求王某某返還其支付的錢款5萬元。
裁判結果:
一審判決:
王某某應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(nèi)返還阮某某人民幣5萬元。
二審判決:
駁回上訴,維持原判。
裁判理由:
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,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,擾亂社會經(jīng)濟秩序。阮某某讓王某某為其聯(lián)系代孕事宜,該行為顯然有悖公序良俗,原審認定雙方委托合同無效,并無不當,故上訴人的上訴請求,本院不予支持。另需指出的是,原審雖判決阮某某歸還王某某支付的錢款,但阮某某亦應對自己此次行為的不當之處有清晰的認識,并杜絕今后再發(fā)生類似事件。
本文作者:馬良君,上海驥路律所創(chuàng)始合伙人、律師
聲明:
本文由上海驥路律師事務所律師原創(chuàng),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,不得視為驥路律師事務所或其律師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見或建議。如需轉載或引用本文的任何內(nèi)容,請注明出處。